過去幾年快速擴張的碧桂園,在管理團隊的構建方面似乎也和當年的萬科呼應。熟悉碧桂園的人士指,選擇擁有中海背景的吳建斌,也是因其更容易融入目前碧桂園的前中海系背景的管理團隊。
“前任CFO連同IR團隊整體離職的情況比較少見,其離開可能是與CEO莫斌在集團戰略和執行上有意見分歧,新的CFO上任后,碧桂園主要管理團隊都是從中海過來的,團隊更容易對戰略達成一致性。”
4月2日,宣布新任CFO后,碧桂園股價有小幅上漲,看起來,碧桂園意欲提振股價的想法得到了一定效果,不過尚不能完全“解毒”碧桂園近期的股價波動。
據了解,3月12日,去年銷售了1060億元的碧桂園公告新一年的目標為1280億元,但因較謹慎遭到資本市場打壓,三日間股票市值縮水高達24%;3月19日,碧桂園宣布首席財務官伍綺琴辭任,碧桂園股票再次暴跌12%,創出近18個月新低。
面對與業績表現截然不同的股價,碧桂園現在已回應了市場對于其內部管理團隊統一的擔憂,但此舉能否完全打消投資者對碧桂園目前三四線布局前景、海外投資風險及快速擴張下的利潤空間等問題的擔憂,尚有待觀察。
股價波動的后千億問題
2014年目標1280億元,市場普遍認為,去年完成123%增長達到1060億元的碧桂園今年的目標趨于保守。
“市場的疑問是因為從可售貨量和銷售能力來看,碧桂園要達到1280億元已經基本不成問題。”相關證券分析師對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碧桂園今年業績目標也可能是為自己留余地,“倘若整體市場不夠理想,超過較低目標還能夠給投資者營造超預期表現的印象。”
上述分析人士指,除了略保守的目標外,市場對碧桂園的主要擔憂還在其三線市場的后續銷售能力、滾動式高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毛利率空間受壓。
“前期進入的三線城市項目體量比較大,未來不一定還能持續保持旺盛的需求,另外是否還有更多的新市場和足夠的購買力支撐這種高速發展現在還是個疑問。”
此外,碧桂園在三線城市項目并不高的毛利率和較為緩慢的回款速度也可能成為其滾動式發展的限制,“集中在去年下半年銷售的項目現在大部分還未回款,而且三線城市項目主要靠走量,如果部分城市銷售出現不理想而公司又不具備很好的提價能力,后續就可能影響到流動性。”
而碧桂園去年高調拓展的馬來西亞海外業務前景也在馬航事件后蒙上不小陰影。據熟悉碧桂園的人士透露,為此今年碧桂園在馬來西亞的銷售策略將有所調整,“看到有市場需求的時候才去推盤,如果需求不夠旺盛就會采取延后推盤。”
(海西地產網 鄭序炯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