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今年將抓緊啟動市醫院、市中醫院擴建工程;并大力支持批準建設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漳州婦產醫院。
在昨日召開的2015年全市衛生計生工作會議上,漳州市政府副市長趙靜、市衛計委主任劉育萍、計生協會會長楊瓊回顧總結2014年工作并部署2015年衛生計生重點任務。
角美、杜潯建二級醫院
去年,漳州全市千人均床位數達到3.82張,千人均衛技人員數達到3.93人,兩項重要指標增幅分列全省第二、第三。總投資38.8億元的全市33個衛生重點項目,已有18個項目基本完工,其余15個也全部開工,新增病床位2139張。
同時,會上也提出,2015年新增病床1531張,確保年末千人均床位數達到4張,加快列入第一批“小城市”培育試點的龍海角美、漳浦杜潯(古雷)2個中心鎮二級醫院的建設。
市醫院、中醫院擴建
此外,市直要在加快推進續建的5個項目同時,抓緊啟動市醫院、市中醫院擴建工程。
并實現全年招聘衛技人才1000名,培訓全科和鄉村醫生4000名。
據悉,漳州市委、市政府準備在漳州高新區啟動建設漳州市醫院分院、漳州中醫院分院,在環東山島經濟區建一所三級綜合醫院,目前選址工作已基本完成,爭取盡快開工建設。
其中,環東山島經濟區,涉及東山、云霄、詔安、常山,這些地方到漳州市區將近兩個小時,如果有一所三級綜合醫院,將大大方便這幾個地方居民就醫。
新農合補助不低于380元
去年,全市9個縣(市)、29家縣級公立醫院全面啟動“三醫聯動”綜合改革,完成藥品、耗材零差率銷售改革,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現全覆蓋;重大疾病保障病種達到22種,政策范圍內住院補償比、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分別達到72.02%、52.75%。
而在2015年,深化醫改是衛生計生工作的一條主線。要求在6月底前市區公立醫院(含婦幼醫院)要啟動實施綜合改革,全面實施藥品、耗材零差率;2015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高到40元,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人均不低于380元,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補償和實際住院比繼續穩定在2014年的水平。
今年再增多家民營醫院
2015年,將大力支持批準建設的福建中醫藥附屬漳州婦產醫院、漳浦聯創中心醫院、龍海市龍濟中西醫結合醫院和漳州龍池醫院等4家民營醫院建設。
優先支持各縣和開發區、高新區設置民營專科醫院,力爭今年再新增社會資本辦醫3-4家,完成“十二五”末為社會辦醫病床數達到全市總數20%的目標。
2014年,漳州在全省率先完成衛生計生信息共享整合改造,實現衛生、計生兩網互通工作,資源共享。也將繼續完善衛生計生信息整合,深化基層衛生信息系統和計生綜合平臺間的數據關聯互推和應用,開放居民健康電子檔案網絡查詢,推動指揮醫療數字化醫院建設,以區域為單位實施遠程醫療門診信息系統,建立遠程會診中心。
提高中醫藥社會影響力
在發揚和傳承中醫方面,今年將對接醫改工作,落實中醫藥發展政策,發揮市中醫院的龍頭帶動作用,加強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中醫院建設,加強縣級綜合醫院的中醫科和中藥房標準化建設。提高中醫急診急救、控制傳染病能力和預防醫院感染的水平。
突出漳州市骨傷科等中醫的特色,加強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并開展“漳州名中醫”的評選活動和重點專科專病建設,提高中醫藥社會影響力。
加強艾滋初篩實驗室建設
過去一年,疾病監測防控和突發時間應急處置、保障工作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共處置各類突發公共衛生時間39起。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科學敏感防控首例輸入性人感染H7N9病例、埃博拉出血熱等新發傳染病,艾滋病、結核病和慢性病防控工作也在持續推進。衛生監督力度不斷增大,立案調查無證行醫206件。
2015年,將加快市、縣(區)兩級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監督所等18個項目建設進程。加強艾滋病初篩實驗室建設,提升檢測能力,同時加強疫情檢測、防控,重點抓好流感、鼠疫、麻疹、手足口病、登革熱等傳染病防控工作。加強重點人群艾滋病篩查和高危行為干預,落實流動認同疫苗接種管理和催種服務。
實行一孩登記制度
2014年全市當年出生率15.17%,政策符合率86.82%,出生人口性別比110.59,整體水平繼續保持在全省前列。2014年人口政策符合率居全省第二名;全市共有2019對“單獨夫妻”領取了“二孩生育證”,市、縣兩級投入150多萬元,免費為1000多名生活困難的計生家庭已婚婦女進行生殖健康檢查和宮頸癌篩查,為400對生活困難的不孕不育夫婦進行免費治療。
會上提出,在2015年,將持續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督促終止妊娠手術審批制度和信息通報制度,加強孕情跟蹤服務、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定量評估。推進生育服務證改革,實行一孩生育登記制度;整合婚檢、孕前優生檢查項目;繼續實施幸福工程、小額貼息貸款等致富發展項目,加大計生特殊家庭扶持力度。
(海西地產網 吳淑惠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