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2014年,樓市依舊低迷,連續降息與降準帶來的是否光明未來?2000億時代萬科銷售不再為王,多元化與轉型中房地產不再是唯一選擇,但市場仍然需要有實力的企業為行業引領方向,需要更多傳承與創新。
與多數開發商不同,碧桂園集團在資本市場上最受關注的核心競爭力正是在于“成本低”。以碧桂園布局福建為例,一般拿地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以及一二線城市周邊。如泉州的南安、永春;南平武夷山、三明靠近高速路口位置;寧德福鼎等等。這些區域新型城鎮化及剛需人口的增長、土地供應量充足、地價較低等原因,是碧桂園節約成本的一大優勢。
加之,碧桂園從項目設計、建筑、裝修、銷售直到物業管理都是自行承擔。草坪是自己園林公司種的,裝修也是自家工程隊,甚至五星級酒店經營也是自己負責,“加法”思路在碧桂園的建筑設計和采購環節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但是,從碧桂園福建的項目來看,每一個的體量都不在少數,均為分期開發。但在一個三四線城市或是縣級市里,一個大體量的項目,庫存的去化是其一個大難題。因此,雖然在價格上存在著優勢,但依然面臨著三四線城市消費能力的制約。
而在如今強強聯合漸成為一種趨勢的市場中,碧桂園看到了希望。其實,企業之間的合作,已經是一個常見現象。尤其是在如今市場環境多變的情況下,企業間的合作,也有利于整體市場的恢復。言而總之,企業走向聯合,是一種發展的方式,也是應對當前市場環境的對策。
因此,千億房企碧桂園發出的一則“重金尋求 土地合作”公告開始受到關注。碧桂園稱:土地范圍主要集中三四線城市以及一二線城市的周邊縣域。而在福建省內,重點考慮的是福州與廈門兩座城市。土地性質以商住用地為主,土地獲取方式包括合作、轉讓或其他方式。
而據記者翻閱資料,碧桂園此次在福建省內的公開尋找土地合作并非是第一次。早在去年10月,碧桂園也曾在河北區域公開發布消息,稱集團計劃加大對河北省的投資開發,“現誠邀河北省擁有近期具備開發條件(含已開發、待開發)項目的企業、個人、政府土地出讓機構進行項目合作。”
面臨著市場的低迷,拿地困難加大,好區位成本高、三四線城市消費水平限制等困境,使得碧桂園有了當下如此大規模的“征地”廣告,同時也可以看出碧桂園對土地的強烈需求,為拿地拓寬渠道,增加土地儲備,也為碧桂園面臨的問題尋求突破。
(海西地產網 翁琳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