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土拍”開閘在即,打破了土地市場的平靜。日前,記者從漳州市國土資源局土地收儲中心了解到,漳州第一次國有土地出讓將推出3宗商住用地,計劃8月上旬面市。首次出讓的這3宗用地總出讓面積422.9畝,計容建筑面積達到456686平方米。
漳州市區(qū)2015年出讓宗地示意圖
據了解,今年推地的總體步調采取“適度從緊”的政策,首次推出的地塊體量不大,意在試一試市場的“水溫”。在上半年樓市成交量逐步回升的背景下,此次土地供應的開閘,地塊成交結果或將成為衡量下半年樓市走向的“晴雨表”。
年度土拍3宗地塊試水
今年上半年以來一度平靜的土地市場,在7月底迎來轉機。漳州市國土資源局土地收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度首次公開出讓的3宗商住用地,1宗商業(yè)辦公用地,2宗純居住用地,計劃8月上旬公開面市。位于漳華路以東、金峰北路以北的2015G01地塊將率先以網上掛牌出讓的形式出讓,余下兩幅地塊擬以現(xiàn)場競拍形式出讓。
其中,2015G01地塊是3幅地塊中唯一非居住用地,土地用途為商服,規(guī)劃用途為商業(yè)可兼容商務用地。該地塊實際出讓面積284.87畝,掛牌起始價為12710萬元,樓面地價608.41元/平方米。
2宗二類居住用地,分別位于薌城區(qū)漳華路以南、新華北路以西的二燃片區(qū)地塊,出讓面積67.03畝;位于龍文區(qū)漳華東路以北、龍江北路以西的漳華路A地塊,出讓面積71畝。
“首次出讓地塊的面積不大,不過居住用地條件成熟,并有較為稀缺的老城區(qū)居住地塊。”土地收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相關法規(guī)文件,對于高庫存的地區(qū),應當適當控制推地規(guī)模,因而今年推地的總體步調采取“適度從緊”的政策。
首次推地也意在試一試市場的“水溫”,如果市場反應良好,首次推出地塊之后,下半年或將還有1~2場的公開出讓。此前,市場預期較高的碧湖地塊并未在此次地塊出讓當中公開亮相,推出的時間往后推遲,將在下半年的“土拍”當中面市。與此同時,在今年土地出讓的清單當中,龍文區(qū)、高新區(qū)的地塊,還將是出讓的熱點區(qū)域。
競爭從郊區(qū)回歸中心區(qū)
近幾年來,中心城區(qū)地塊的出讓很罕見。“二燃片區(qū)的舊城地塊雖然面積不大,但作為精品項目開發(fā),未來還是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某行業(yè)老總告訴海都記者,二燃片區(qū)地塊的拆遷進行了多年,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有很多開發(fā)商盯緊這一地塊。從地段上來說,地塊周邊擁有完善的商業(yè)、教育、醫(yī)療等生活設施配套,這一地塊的爭奪將不可避免。
相對而言,漳華路A地塊的地段位置并不中心,但其漳華路東部周邊的開發(fā)已成規(guī)模,居住條件也在不斷改善。其中,擁有50萬平方米的大盤項目國貿潤園,就在地塊斜對面,而2014年拍出的周邊的漳華路地塊則由夏商置業(yè)摘得。
此外,漳華路聚集了一批新項目,還包括榮成四季廣場、禹州地產項目等,未來2~3年時間,漳華路東段的地產開發(fā)將迎來高峰期,樓盤競爭也將更為激烈。在東部激烈的市場角逐當中,尋求差異化正成為周郊樓盤的突破口。對此,開發(fā)商拿周郊地塊的策略將變得更為保守。
樓市進入“洗牌分化”時代,憑借完善的配套和堅挺的抗跌性,中心區(qū)樓盤的成交量保持堅挺,給了開發(fā)商相當的信心。二級市場影響一級土地市場的拿地策略,土地儲備涉及開發(fā)商戰(zhàn)略布局的調整,對于開發(fā)商來說,土地就是“存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樓市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開發(fā)商的戰(zhàn)略“版圖”的爭奪也逐步從“周郊區(qū)”回歸“中心區(qū)”,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中心區(qū)地塊的開發(fā)風險性更小。
地塊成交將成樓市“晴雨表”
土地市場的走向,成為衡量樓市冷熱的“晴雨表”。此次推出的3宗用地盡管地塊面積不大,但對市場依然會有指向性的風向標作用。隨著全國一二線樓市進入上行通道,下半年樓市的傳導作用下,或將直接影響三四線城市的成交行情,進而帶動土地市場的活躍。
廈門仕博盛道總經理莊朝陽認為,二燃片區(qū)地塊將成為爭奪激烈的熱點板塊,地價超過4字頭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地價飆高,房價預期破萬,或直接帶動周邊樓盤的銷售去化,進而引發(fā)周邊樓盤的價格調整。
由此來看,下半年樓市的風向,取決于新老城區(qū)雙中心的表現(xiàn),也就是二燃片區(qū)的拍地價格,以及碧湖板塊即將開售的新盤建發(fā)碧湖壹號的開盤價格。不過,不但要看地價,更重要的是看市場的銷售情況。建發(fā)這個具有市場引領性作用的“地王”樓盤,如果在過萬的情況下又能賣得好,對市場的信心將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從長遠來看,摘得的地王最終還是要接受市場的檢驗。對于過萬房價要讓消費者買單,單憑地段還不夠,還應當有獨有的核心價值。這取決于什么樣的開發(fā)商,不管由誰來開發(fā),要賣上好的價格不但要考慮產品的硬件,還要考慮很多綜合性的因素,對于實力一般的開發(fā)商會有壓力。他認為,如今,高地價并不意味著高房價,還要看市場愿不愿意買單。
(海西地產網 翁琳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