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泉州房地產行業并沒有太大的起伏,無論成交、土地、還是房價,一直都在平穩中度過。在這一年,雖然政府推地節奏放緩,房企拿地謹慎。但是,泉州市政府卻將重心放在了城建上。尤其是學校的規劃與建設,成為今年的一大突破。
教育配套的落地,泉州不僅僅只停留在東海、城東、江南三大學園。在橋南、池店、北峰、東海等新興區域,新一批的教育資源今年都浮出水面。如泉州五中橋南分校、北峰片區豐澤區實驗小學、東海片區豐澤區實驗二小、城東片區豐澤實驗三小、晉江陳埭第五實驗小學分校、池店鎮濱江小學等。而其中,不少學校的項目規劃圖已經出爐,并且開工在即。
一、泉州市豐澤區第三實驗小學城東校區
項目名稱:泉州市豐澤區第三實驗小學城東校區
項目位置:泉州市豐澤區城東片區
總用地面積:14220.3平方米
總建筑面積:25000平方米
項目概況
本方案用地選址于泉州市豐澤區城東片區,用地東至迎暉路,西臨30米寬規劃城市支路,南接規劃商業住宅用地,北至體育街,東南側臨近城東滯洪區公園,周邊交通條件便捷,區位優越。
項目用地面積為14220.3平方米(約21.3畝),擬建36個教學班。設教學綜合樓、辦公綜合樓、連廊和多功能體育館(內設地下短池游泳館)等校舍,建筑面積約25000平方米(含地下室面積約8000平方米),此外,還將建設200m標準環形塑膠跑道和風雨操場(樓房架空層)及大門(東南朝向)、接送廣場、圍墻、綠化等附屬配套設施。
設計理念
校園重視對傳統優秀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并以此貫徹“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思想,確立了“詩笛”辦學特色--即讓全體師生都“會吟誦詩詞三百首,能吹奏陶笛一小把”。
“詩詞”是我國的古代文化精髓,而陶笛源自于古塤,也是古代藝術之一,“詩笛”這一辦學特色是成了學校文化藝術的核心內容。結合用地周邊鄰水的特質,方案提出營造“曲水流觴、詩笛校園”的規劃愿景。
整體空間架構:
為降低西側以及北側城市道路對校園影響,將運動區布置在西北面一側;中部規劃設計教學區,西側考慮規避高層住宅形成的城市壓迫感,以及塑造城市天際線,設置高層教學辦公區,校園自西向東分為運動區、教學區、綜合辦公區,從而形成動→靜→動分區明確的功能組團,聯系緊密;同時設計一條校區主要景觀軸(文化詩廊)將建筑群串聯,形成統一的整體。
建筑造型與立面分析
傳承:傳統書院以灰瓦白墻、岑巒疊嶂的屋頂為造型元素,追求與自然融合的”天人合一”理念。
創新:方案的立面造型由傳統書院演變:灰瓦白邊為底色,由校園的“詩笛文化”入手,借以“書卷、水波、山巒”為造型元素,塑造起伏悠揚的第五立面和整體造型;立面上以間疏有致的豎向分隔和活潑跳躍的色彩構成“畫卷內容”,輔以傳承千年的“古塤”造型元素,古今融合,體現小學校園的純粹和生動。